 |
信息查询 |
|
|
 |
旅游游记 |
 |
|
 |
庐山概况 |
|
|
 |
图文广告 |
|
|
|
来源:中国庐山旅游网 |
撰文:晓喻 整理 |
浏览:3021 次 |
发布:2011-10-23 |
七律·登庐山 一山飞峙大江边, 跃上葱茏四百旋。 冷眼向洋看世界, 热风吹雨洒江天。 云横九派浮黄鹤, 浪下三吴起白烟。 陶令不知何处去, 桃花源里可耕田?
【作者】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建国后,中共中央曾在庐山召开了三次重要会议:即1959年的政治局扩大会议和八届八中全会、1961年的中央工作会议、1970年的九届二中全会。毛泽东因此三次登庐山。 参见:登高望远 庐山情深----毛泽东同志的庐山情。 【题释】 1959年6月29日拂晓,毛泽东第一次登临庐山,下榻“美庐”别墅。当晚在这幢别墅内写成此诗。原诗前题有“一九五九年六月二十九日登庐山,望鄱阳湖,扬子江,千峦竞秀,万壑争流,红日方升,成诗八句”的小序。毛泽东写毕此诗,即附一短笺给胡乔木、周小舟,请二位斟酌。原诗后两句是:“陶潜不受元嘉禄,只为当年不向前。”1959年9月号《诗刊》发表时,这两句改成“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标题下还有“一九五九年七月一日”字样。 【注释】 峙:直立,耸立。 大江:长江。《楚辞·九歌·湘君》:“望涔阳兮极浦,横大江兮扬灵。”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葱茏:亦作“葱蘢”。形容草木青翠而茂盛。晋郭璞《江赋》:“涯灌芊萰,潜薈葱蘢。”唐柳宗元《酬贾鹏山人郡内新栽松寓兴见赠》诗之一:“积雪表明秀,寒花助葱蘢。”这里指山顶。 四百旋:庐山登山公路,建成于1953年,全长35公里,盘旋近400转。 冷眼:冷静、客观的眼光。 江天:江和天。多指江河上的广阔空际。南朝梁范云《之零陵郡次新亭》诗:“江天自如合,烟树还相似。”唐卢纶《送丹阳赵少府》诗:“荻岸雨声尽,江天虹影长。” 九派: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流,因以九派称这一带的长江。汉刘向《说苑·君道》:“禹凿江以通於九派,洒五湖而定东海。”晋郭璞《江赋》:“源二分於崌崍,流九派乎潯阳。”唐孟浩然《自浔阳泛舟经明海作》诗:“大江分九派,淼漫成水乡。”明徐祯卿《彭蠡》诗:“地涌三辰动,江连九派深。”亦作浔阳的别称,即今江西九江。《北齐书·文宣帝纪》:“詔梁王萧庄为梁主,进居九派。”作者一九五九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在一封信上说:“九派,湘、鄂、赣三省的九条大河。究竟哪九条,其说不一,不必深究。” 黄鹤:或说实指黄鹤楼。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省武汉市蛇山的黄鹤矶头。相传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历代屡毁屡建。解放后建长江大桥时已拆除,楼前塔已迁至附近的高观山。1985年在今址(蛇山西端高观山西坡)重建落成。古今诗人题咏者甚众,以唐崔颢、李白之作最著名。《元和郡县图志·江南道三·鄂州》:“城西临大江,西南角因磯为楼,名黄鹤楼。”唐崔颢《黄鹤楼》诗:“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餘黄鹤楼。”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宋陆游《入蜀记》卷五:“黄鹤楼,旧传费禕飞升於此,后忽乘黄鹤来归,故以名楼,号为天下絶景。” 三吴:古代指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北部的某些地区,具体说法不一。这里泛指长江下游。作者在一九五九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同一封信上说:“三吴,古称苏州为东吴,常州为中吴,湖州为西吴。” 陶令:指陶潜(365―427),一名渊明,字元亮,东晋诗人。他曾经做过彭泽县令,故称陶令。据《南史·陶潜传》记载,他曾经登过庐山。他辞官后归耕之地,离庐山也不远。 桃花源:陶潜曾作《桃花源记》,文中说秦时有些人逃到一个偏僻宁静的“桃花源”(长满桃花的水源)地方避乱,从此与世隔绝,过着和平的劳动生活。直到晋朝才有一个武陵(湖南常德)的渔人因迷路偶然找到这个美丽幸福的奇境。据称,桃花源的原型在庐山康王谷。 |
|
|
|
|
免责声明:
1.来源未注明“庐山旅游网”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庐山旅游网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2.文章来源注明“庐山旅游网”的文章其版权归庐山旅游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3.除庐山旅游网编辑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均来自网上收集并已注明来源,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4.欢迎您在线投稿。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