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信息查询 |
|
|
 |
旅游游记 |
 |
|
 |
庐山概况 |
|
|
 |
图文广告 |
|
|
|
来源:中国庐山旅游网 |
撰文:晓喻 整理 |
浏览:2374 次 |
发布:2011-12-23 |

江南多暖谷,杂树茂寒峰。 朱华抱白雪,阳条熙朔风。 蚌节流绮藻,辉石乱烟虹。 泄云去无极,驰波往不穷。 啸歌清漏毕,徘徊朝景终。 浮生会当几,欢酌每盈衷。 【作者简介】鲍照(约415年-470年)南朝宋文学家,与颜延之、谢灵运合称“元嘉三大家”。字明远,祖籍东海(治所在今山东郯城西南,辖区包括今江苏北部),久居建康(今南京)。家世贫贱,临海王刘子顼镇荆州时,任前军参军。刘子顼作乱,照为乱兵所杀。他长于乐府诗,其七言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有《鲍参军集》。 【诗文注释】《望孤石》中“孤石”即大孤山,大孤山一头高一头低,远望似一只巨鞋浮于碧波之中,故又称“鞋山”,位于九江市湖口县以南的美丽浩瀚的鄱阳湖中,大孤山是两面万年前第四纪冰川时期形成的小岛,它高出水面约90米,周长千余米,大孤山三面绝壁,辣立湖中,仅西北角一石穴可以泊舟。 大孤山山上有丰富的人文景观,《水经》记载:大禹曾 在此山岩刻石记功,唐时建有大姑庙。关于大孤山名字的由来还有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相传古时有一年青渔郎,姓胡名春,在鄱阳湖中网到一只盒子,内贮明珠一颗,便欣然回家。路上遇见一绿衣少女啼哭悲切,便问其故,说是丢失明珠,渔郎胡春当即奉还,少女拜谢而去。又一日渔郎打渔时忽逢狂风暴雨,刹时天昏地暗,正在危险之时,有绿衣少女手执明珠,为渔郎导航,方才转危为安。此少女原是瑶池玉女,名叫大姑,因触犯天规,贬于鄱阳湖,独居碧波之间,两人由爱慕结成佳偶。渔霸盛泰见大姑美貌似花,顿起歹念,但无法得手。另一方面玉帝知大姑与胡春结为夫妇,乃派遣天兵天将捉拿大姑,渔霸盛泰也趁机加害胡春。当大姑被劫持于空中时,见胡春被盛泰击伤,且欲置之死地。大姑无奈,即将所穿之鞋踢下,化作峭壁,将盛泰镇压于湖底。此鞋即成为山,所以大孤山实为“大姑山”。民间传说此名为玉女大姑在云中落下的绣鞋变化而成,因而又名大姑山。明代诗人解缙题诗曰:“凌波仙子夜深游,遗得仙鞋水面浮。岁久不随陵谷变,化为砥柱障中流。”同时相传徐敬业讨伐武则天兵败后曾在此当和尚。明代建有普陀寺、宝塔、天后宫和梳妆台等建筑。唐代诗人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的名句:“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描述的正是鄱阳湖上的渔民捕鱼归来的欢乐情景。自宋到清,大孤山文人贾客荟萃,游山逛景,山下游船,浆声灯影,喧闹若市,山上暮鼓晨钟,梵乐悠扬。宋代诗人苏轼在《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诗中时写的“山苍苍,水茫茫,大姑小姑江中央”,描写的便是鄱阳湖大姑山的胜景。可惜这些建筑因历代兵灾和十年浩劫,大都破坏。近年,山上重建瞭望庐亭、云眠亭、宝塔、寺庙等建筑,山下建了停泊游船的码头,修了登山公路和接待室,成为鄱阳湖旅游线上一个重要景点。 大孤山上还有水鸟栖息,岩间营巢,这里有一种“乞食鸟”,在南北气流的回旋激烈搏击中,练就一双结实的翅膀,异常善飞,往来船只上的游客,向它们抛掷食物,不论抛物高低,它们都能准确地啄获,这也是大孤山的一大乐趣。 |
|
|
|
|
免责声明:
1.来源未注明“庐山旅游网”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庐山旅游网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2.文章来源注明“庐山旅游网”的文章其版权归庐山旅游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3.除庐山旅游网编辑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均来自网上收集并已注明来源,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4.欢迎您在线投稿。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