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信息查询 |
|
|
 |
旅游游记 |
 |
|
 |
庐山概况 |
|
|
 |
图文广告 |
|
|
|
来源:中国庐山旅游网 |
撰文:晓喻 整理 |
浏览:7276 次 |
发布:2012-3-2 |
轰雷震危崖,积雪飘飞霰。 车声斗千辆,临桥欲转战。 枞金似鼓鸣,扼吭环峡转。 横纵既纡回,喷沸复幻变。 俨如历瞿塘,舟行同激箭。 震掉不自持,侧足神为颤。 积石溜可穿,跳波掣惊电。 高吟缅二苏,巉嶂排空见。 【作者简介】彭启丰(1701年-1784年)字翰文,号芝庭,又号香山老人,江南长洲(今苏州)人,清朝官吏。清代大臣、学者。雍正五年进士第一,状元。历官修撰,入直南书房,乾隆间吏部、兵部侍郎,左都御史、兵部尚书,晚年主讲紫阳书院,有《芝庭先生集》。 彭启丰少年丧父,由于祖父彭定求长期居家,致力于著书立说,因此,对他的影响极大。彭启丰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进学馆后,成绩远胜于其他同学。15岁刚满,便为诸生,因此被人称为“少年才子”。相传,通晓《易》理和乩占之术的彭定求料定爱孙的功名必在自己之上,但又担心他将来躁进惹祸,因此,特别注重对他的修养教育和磨炼。常对他说:“以汝之天资,谋一功名自不为之难,吾所忧者知进不知退也。”彭启丰问道:“何为知进不知退?”彭定求道:“知进者,以未达而欲达,故易;退者,已达而荣,不欲失之也,故难。”彭定求的这种进退观,虽然在当时不为孙子所理解,但对彭启丰以后的立身处世影响深远。 有一次,苏州有一致仕相国之子进士及第,老相国为了庆贺,便遍请苏州名流与宴,自然也请了彭定求。以彭定求的性格,这种事情一般是不会参与的。但是为了教育爱孙,还是带着彭启丰前往。相国府第富丽堂皇,气派非凡,不但楼阁高耸,就连围院亦装饰得豪华异常。当彭启丰随着祖父到来时,立即有人呼道:“状元公彭老爷到。”屋里,马上有人跑出鸣放鞭炮,同时敲锣打鼓。不一会,老相国出门相迎。宴会完毕后,彭定求问彭启丰道:“今日感受如何?”彭启丰道:“我好羡慕。人生在世,就应求取功名,既可报效朝廷,又可光宗耀祖!”彭定求却道:“此等张扬,乃给当今人看的,过眼浮云耳!”彭启丰不解,问道:“难道你不希望我也像他一样光耀门庭?”彭定求道:“为官一时荣,文章百世名。”彭启丰闻听此说,心里一震。彭定求又道:“我不是不要你求取功名,但要知进退。张文端公在《聪训斋》中有四名格言,汝当牢记:‘读书者不贱,守田者不饥,积德者不倾,择交者不败’。”彭启丰心灵再次受到震动,决心遵照祖父的训诫,认真读书,做一个像祖父一样的大学问家。两年后,即康熙五十八年(1719),彭定求去世,本想待18岁后前去应科举试的彭启丰,只好在家为祖父守丧。 祖父逝世后,彭启丰家庭生活开始变得拮据,全家的经济来源全靠他的母亲纺纱织布,间或得到祖父以前学生的一些资助。本想在家多读几年书的彭启丰,不得不考虑参加科举考试,以谋取功名。尽管他学富五车,但深知科场中前景难料,所以总想多准备准备。就在他犹豫难定之际,他家庭院中不知什么时候长出一株大灵芝,人们纷纷前来向他祝贺,说此乃吉兆,预示他必能高中巍科。他亦十分高兴,遂以芝庭为号,决定前去应试。雍正四年(1726),他在乡试中一举中式,成为举人。翌年,又毅然赴京应进士举,在会试中,以第一名中式,成为该科会元。殿试时,雍正帝看过全部十份“承恩卷”后,认为第三名为最优,遂将其拔置第一。拆封一看,乃长洲彭启丰也。大学士立即奏于雍正帝曰:“彭启丰者,乃前朝丙辰科状元彭定求之孙。彭定求为丙辰科会元和状元,现在,其孙彭启丰亦为本科会元、状元,祖孙同为会、状者,旷古少有也。” 彭启丰于雍正丁未科中会试第一,殿试又被清世宗亲自拔置第一。雍正帝大喜,临轩唱名后,即将彭启丰召入以对,并当即赐他以翰林院修撰,入值南书房,充日讲官,直起居注。雍正七年,署日讲起居注官,充河南乡试副考官。雍正十年,彭启丰出任云南乡试正考官。雍正十一年,彭启丰充任会试同考官。雍正十三年,彭启丰累迁至詹事府右中允。历任江南乡试正考官、顺天武乡试副考官。 乾隆元年(1736),彭启丰出任山东乡试副考官。乾隆三年,升迁翰林院侍讲、充顺天乡试同考官,乾隆五年,彭启丰迁詹事府右庶子。乾隆六年,出任江西乡试副主考官。后历任侍读学士、左金都御史。乾隆七年,彭启丰迁任通政使、左副都御史,提督浙江学政。在任上,他对科举制提出改革。内容有:不再出经题,严查商贾保举、冒考顶替,考题不重复用,且当场命题,试卷另行誊录、核对等等防止作弊及洩漏考题的纠误方法。使科举考试趋于完善,功绩卓著、彪炳史册。后来,彭启丰由左副都御史升迁礼部右侍郎。乾隆八年,又升迁内阁学士,留学政任,擢升刑部侍郎。 乾隆十年,彭启丰又上疏提出开湖浚渠,整顿漕运,差役定额,严禁兵丁私缉盐务等整顿江浙地方的治安、经济和财务的良策。经交部议,颁布执行。对整顿浙江政务大为有利。乾隆十五年,授吏部右侍郎。提督浙江学政。乾隆十八年,彭启丰调任兵部左侍郎。彭启丰居官谨慎持重,乾隆帝却视之无能。借彭启丰提出去职终养的奏请,自乾隆二十年让其回家。彭启丰闲赋六年,申请出仕。乾隆二十六年,授吏部侍郎。乾隆二十七年,彭启丰迁左都御史,出任浙江乡试正考官。乾隆二十八年,迁任兵部尚书。乾隆三十年,充任顺天乡试正考官。乾隆帝始终看不上彭启丰,贬斥他无能。于是,又让他回籍休养。乾隆三十一年,京察大典,彭启丰列为二等,乾隆帝又说其标新立异,沽名钓誉。彭启丰对上司狂妄忍辱负重,皇帝又说他甘唾面、欠诚实,降其为兵部侍郎。乾隆三十三年,又以他才识有限、办事不力,命其原品退休。最后赏了个尚书官衔。彭启丰郁郁不得志,病死于老家中。 彭启丰在他位高势盛时,以奉养母亲为由辞官归家。归家时,曾路过当年那位老相国的宅第,一打听,这座规模宏大的宅第虽然依旧,却早已换了主人,新主人乃一富商。为此,他想起少年时祖父彭定求所言,不由感慨万千,遂题诗云:“虚华彩云过,豪士谈笑间。文章千秋业,留于后人看。”彭启丰在家奉养母亲直至送终。此期间,乾隆帝下江南时,曾数次召他,并御赐“慈竹春晕”之匾额,以光耀其门庭。 彭启丰能书善画,也能诗文。他画山水,学宗倪、黄两派。致仕后,以常人心态与邻居相处,从不以曾为显官骄矜于人。在家期间,以著述和书画为乐,84岁而卒。著有《芝庭诗稿》八卷、《诗稿》十四卷,他的季子彭绍升将彭启丰著作编刊成《芝庭集》十八卷、附录一卷。 |
|
|
|
|
免责声明:
1.来源未注明“庐山旅游网”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庐山旅游网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2.文章来源注明“庐山旅游网”的文章其版权归庐山旅游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3.除庐山旅游网编辑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均来自网上收集并已注明来源,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4.欢迎您在线投稿。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