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信息查询 |
|
|
 |
旅游游记 |
 |
|
 |
庐山概况 |
|
|
 |
图文广告 |
|
|
|
来源:九江新闻网 |
撰文:邢潮 王新东 |
浏览:2066 次 |
发布:2012-3-8 |
 庐山山南瀑布不但多姿多彩,景色迷人,而且每一条瀑布都有着美丽的传说和历史上名人的造访,留下了千古文章、摩崖石刻或传奇故事,为山南的瀑布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底蕴,玉帘泉瀑布就是其中之一。去年,玉帘泉摩崖石刻群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玉帘泉瀑布,位于庐山山南的金轮峰、石镜峰之间的兜律峰下,又称紫霄瀑、喷雪泉。远远望去,瀑布只是挂在山间的一条白色的带子,临泉仰望,却见泉水自崖顶喷薄而下,悬空40余米,崖头向前凸出数米,泉水临空而降。在瀑布的对面有座喷雪亭,登临其上,游人可于近处将崖、瀑、潭一览无遗。庐山的瀑布是各有特点的,有的水势汹涌,振聋发聩,有的玲珑妩媚,婉转流淌。而玉帘泉瀑布“数尺之上尚是水,数尺之下全是烟”。玉帘泉瀑布在半空之中,便化为缕缕散丝,阵阵烟雾,因风作态,随意飘扬。阳光照射下,霓虹隐现,玉帘变成五彩珠帘,跌入潭中,如大珠小珠落玉盘,瀑声清脆悦耳。大凡瀑布之下都有一潭,与其他瀑布之下的潭水不同,玉帘瀑布之下的潭水色调极暗,潭水的暗和瀑布的明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反差,这是怎样一种美丽呀,春江月夜没有那样的娴静,碧空云霞没有那样的飘逸。是羲之的鹅毛,在潭水中飘荡;是李白之剑气,在墨玉间游弋。 玉帘泉发源的石镜峰顶上,有一块锃亮明净的圆石,石面平滑如镜,可照人影,这块圆石有一美丽的传说,说是玉真仙子用来梳妆打扮的宝鉴变来的。有一天,玉真仙子将宝鉴悬挂在石镜峰顶上对镜梳妆,哪知镜中竟映出山南群峰叠嶂,清溪泉瀑,玉真仙子喜出望外,便迅速唤来其他众仙子共赏镜中之美景,哪知一瞬间功夫,宝鉴不复存在,变成了一块圆石嵌在山崖之上。当地人因此将这座嵌有宝鉴的山峰,取名为石镜峰。 传说终归是传说,而一代书圣王羲之却真实地在玉帘泉留下了足迹。东晋咸康六年(公元340年),王羲之任江州刺史,期间常游览庐山南北,并在金轮峰下、石镜溪旁建造了别墅,靠近溪流有洗墨池。玉帘泉瀑布之下的深潭旁有一个天然石洞,可容10余人。王羲之经常在此读书习字,所以俗称羲之洞,洞口有石屋残迹。轻盈飘洒的玉帘泉水,汇成了美丽的石镜溪,石镜溪一路流下,溪流中有段养鹅池,王羲之当年曾在此放养群鹅。近代有人还说在草丛苔壁中,发现了斑驳难辨的“鵞”字,弄得后来的游人四处寻觅。其实,字早已不复存在了。王羲之的书法,“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人说羲之之书与此玉帘泉及诸山水的陶冶是分不开的。 玉帘泉摩崖石刻,是大文豪黄庭坚与真净禅师同游石镜溪时,首先留下了摩崖题志。尔后,南宋至明清,慕名来游题下石刻者渐多,共积有摩崖30余通,“玉帘”、“玉柱撑天”、“天半飞涛”等尤为醒目。形式有题词和对联两种,字径大者四尺余,小者如掌。 |
|
|
|
|
免责声明:
1.来源未注明“庐山旅游网”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庐山旅游网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2.文章来源注明“庐山旅游网”的文章其版权归庐山旅游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3.除庐山旅游网编辑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均来自网上收集并已注明来源,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4.欢迎您在线投稿。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