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旅游

  庐山旅游 庐山门票
庐山味道
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资讯 >> 庐山旅游 >> 庐山:人文圣山诗歌佳话 登录 注册
信息查询  
信息标题:
信息类型:
旅游游记 更多>>>
庐山上的花环
庐山,我和云烟有个约会
庐山游心得
散文:庐山游记
秋日庐山 美不胜收
庐山空灵说
庐山会议在神仙居住地召开
庐山概况
庐山简介 世界遗产
历史文化 旅游资讯
自驾指南 旅游游记
温馨提示 旅游常识
图文广告
庐山门票
庐山:人文圣山诗歌佳话
来源:庐山电视台 撰文:胡晓山 浏览:2355 次 发布:2012-9-15

庐山云海

    庐山是国务院批准的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也是中国首个世界文化景观遗产地、首批世界地质公园、首批全国文明风景区和首批国家5A景区。庐山也是一座人文圣山,游客来到各个景点景区,在领略山川胜迹的同时,也能触摸到庐山积淀深厚的千古文化,有关庐山景点、景区、景物、景色的诗歌、联语、故事、佳话就很有代表性,撷取一二、管中窥豹、以飨读者。
    庐山白鹿洞书院是古代四大书院之首,在明清时期书院教育昌达。据《白鹿洞志》记载,“万历辛已(1518年),有道人至白鹿洞,索笔墨于洞中。诸生吝不与,遂拾蒲书屏,墨色烂然。末自署云:紫霞真人编蒲为书。”据考,这位道人就是明代的罗洪先。后来,白鹿洞书院将奇文勒石刻碑,白鹿洞书院慎思园碑廊,镶嵌有石碑130余块。紫霞真人编蒲为书的《游白鹿洞歌》碑共6块,镶嵌在此碑廊的右廊中,此碑系清咸丰11年(1861年)主理洞学的潘先珍所立。紫霞真人的《游白鹿洞歌》书法笔酣墨饱,潇洒遒劲,豪放壮美,与此诗相得益彰。至今,我家还留有书法飘逸洒脱、诗文横绝古今的《游白鹿洞歌》拓印本。
《游白鹿洞歌》:“何年白鹿洞、正傍五老峰,五老去天不盈尺,俯窥人间烟云重。我欲揽秀色、一一青芙蓉,举手石扇开半掩、绿鬟玉女如相逢,风雷隐隐万壑泻、凭崖倚树闻清钟,洞门之外百丈松,株株尽化为苍龙,驾苍龙、骑白鹿,泉堪饮、芝可服,何人肯入空山宿,空山空山即我屋,一卷黄庭石上读。”
    庐山大天池是一个曾经出现“佛灯”的地方,所谓“佛灯”就是太阳、人体、云雾三者呈“三点一线”,太阳从人的背后通过,此时若条件成熟,人的影象及头部的五彩光环便会投射在云雾之上,如佛祖端庄站立,人动“影”亦动,其原理类似现代水幕电影。明代理学家王阳明,人号“王大胆”,曾独立于龙首崖上,向下俯视万丈深谷——石门涧。王阳明在大天池文殊台喜观“佛灯”后,赋有一诗:“老夫高卧文殊台,拄杖夜撞青天开,洒落星辰满平野,山僧尽道佛灯来。”大天池更因文殊菩萨插指入地、涌泉成池的传说而得知名,“一水印天心,指月证三生之果;六根无我相,饮泉清万劫之尘。”大天池的这一联语,映证出大天池与文殊菩萨、与佛教的特殊因缘。
    “匡庐山前三峡桥,悬流扑溅鱼龙跳,蠃骖强策不肯渡,古木惨淡风萧萧。”这是明朝四大才子之首的唐寅,即唐伯虎画作《庐山图》上的题画诗,游客可在庐山博物馆见到。整个画面气韵萧杀、格调沉郁,描绘了唐伯虎的一段险境险遇。明正德九年,即1514年,江西南昌宁王朱宸濠谋反,唐伯虎不明就里卷入其中,等到明白真相后,经过痛苦的装疯卖傻过程后,甚至在大庭广众之中赤身露体,不知羞耻。宁王见他这般丑态,以为他真的疯了,留在王府有伤体统,赏了些银子,打发他回乡。唐寅这才从政治斗争的旋涡中挣脱出来,登舟从南昌经鄱阳湖回苏州老家,中途登临了慕名已久的庐山。逃脱出“鸟笼”的唐寅,放情于庐山的山水中,有感有悟,作诗作画,诉说了内心难以排解的隐郁和有志难伸的悲愤真情。
    庐山突兀崛起于长江、鄱湖之滨,呈地垒式断块山地貌。庐山九十九座山峰传说是秦始皇赶山所致。庐山无主峰,可以说是“一峰斗断一峰连,踏遍峰峰向背偏。”但庐山有最高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是庐山最高峰,据说月明风清之夜,登此可眺望湖北汉阳城繁灯似火,故名。今峰顶留有禹王台、“庐山第一主峰”石柱等。清人王以敏曾登此留佳句:“峰从何处飞来,历历汉阳,正是断魂迷楚雨;我欲乘风归去,茫茫禹迹,可能留命待桑田。”
    “庐山到处是浮图、若问凡家半个无。”“五百僧房缀蜜脾”“天下名山僧占多,也该留一二奇峰,栖吾道友;世间好语佛说尽,谁识得五千妙论,出吾先师。”“虎溪聚三人,三人三笑话;莲池开一叶,一叶一如来。”反映出佛、道、儒“三教九流”此消彼长,开发、建设、保护早期庐山的历史。1895年,英国传教士李德立的登临,让庐山迈进了旅游地产开发的先驱。由于他的英国田园城市理念,庐山出现洋洋洒洒的万国别墅大观和近世避暑胜地。近代学者胡适更是给庐山以精辟论述:“庐山三大遗迹,代表近代中国的三大历史趋势:牯岭代表西方文化入侵中国的大趋势;东林寺代表中国佛教化和佛教中国化的大趋势;白鹿洞书院代表近世宋明理学700余年的大趋势。”
    庐山风景区面积302平方公里,山上有花径、仙人洞、石门涧、含鄱口、太乙村、三叠泉六个景区管理所,2011年接待游客661.2万人,旅游总收入达到56.3亿元。明朝朱元璋说过:“庐山美景观不尽,天缘有份再来游。”亲爱的朋友,希望您在来庐山游览的时候,在拍照顾留恋、观赏美景的同时,更多地关注庐山的诗歌佳话、风流才子和千古文化,因为这才是庐山的精华,才是与国内山岳型风景区的独特差异性。

免责声明:
1.来源未注明“庐山旅游网”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庐山旅游网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2.文章来源注明“庐山旅游网”的文章其版权归庐山旅游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3.除庐山旅游网编辑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均来自网上收集并已注明来源,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4.欢迎您在线投稿

中国庐山

 
带您真真切切地感受庐山的味道! Copyright © 2003-2025 ChinaLushan. All rights reserved 庐山味道微博 庐山味道微信 互联网站备案信息

江西十大旅游休闲网站

客服电话:0792-8286888  技术支持:庐山诚信旅游网络发展有限公司®

庐山世界文化景观 庐山世界地质公园 世界名山协会 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地址:江西·九江·庐山风景名胜区  网站版本:庐山旅游网2010年纪念版
网站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