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信息查询 |
|
|
 |
旅游游记 |
 |
|
 |
庐山概况 |
|
|
 |
图文广告 |
|
|
|
来源:光明日报 |
撰文:胡晓军 熊伟 崔小毅 |
浏览:1689 次 |
发布:2012-9-17 |
长江之滨,鄱阳湖之畔,耸立着一座雄奇险秀的千古名山庐山。它是中国田园诗的诞生地,是中国山水诗的策源地,也是中国山水画的发祥地。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跋涉登临,把灵性与文气遍洒全山。时至如今,庐山人正以高度的文化自觉,秉承着为中华文化复兴而努力的信念,踏实求进。 凭虔诚之心,聚拢千年文明之精华 在庐山牯岭镇中心街头,有一家新华书店。走进店内,书架上摆放着的一长列装帧相同的书籍格外吸引读者目光。这是一套多达12卷的《庐山历代诗词全集》。“最早从三国开始,收录了1949年以前历代文人墨客以庐山为背景创作的诗词16293首,作者3561人。”该书副主编胡迎建说。“它是我国名山大川中第一部大型诗词全集。” “文化,是庐山的魂脉所系,也是庐山千百年来发展的内生动力。面对前人留下的丰厚文化遗产,我们须怀虔诚敬仰之心,做好保护和传承工作。”庐山管理局党委书记杨健说。 正是出于这样的理念,多年来,庐山人默默地开展了一项项文化工程。900余处摩崖石刻、300余块古碑文石刻;李邕、颜真卿、苏轼、黄庭坚……一位位古代书法巨匠在庐山留下了或沉凝或灵动的笔触。庐山人攀绝壁、入深谷,艰苦搜寻、细心捶拓。于是,有了《会讲故事的庐山石刻》等书籍。600余幢建筑、20余个国家风格;19世纪末国门洞开、外籍人士上山避暑,使庐山在中西文化交汇中成为“万国别墅博物馆”。庐山人究由来、寻根底,爬梳造册、摄影记录。于是,有了《会讲故事的庐山别墅》等书籍。 庐山管理局文化处处长洪建国说,这些年,庐山对保护文化遗产的经费投入逐年增加,年均增长30%以上。 凭真诚之意,流转百代文脉之气韵 庐山人专门设计了文山诗水游、宗教文化游、名人诗词游等一系列文化旅游产品。“历史的积淀,赋予庐山深厚的文化底蕴。如何更好地弘扬文化、使客人在游览中领略到文化的气韵和魅力,是我们时常认真思索的课题。”庐山管理局局长彭敏说。 行走庐山,游客会发现这里有着特别多的陈列布展。这是庐山人为游客精心准备的“文化食粮”。拥有藏书43万余册、其中古籍近6万册的庐山图书馆,对游客免费开放。庐山人深知,文化资源只有在保护好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才能不断保持传播力和影响力。今天的庐山,悠长的文化气韵,流转在每一处景观,流转在游人们的心里。 凭创新之力,焕发时代文化之神采 上世纪80年代初,电影《庐山恋》风靡全国。庐山人为此专设了“庐山恋电影院”,终日循环放映这部电影。截至目前,《庐山恋》已在这家电影院里放映了1.2万余场,被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让庐山文化进一步走出山门、走向世界,庐山人孜孜以求。 自2009年始,庐山每年发起召开世界名山大会,与世界各地名山之间开展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为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扩大中华优秀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也是自2009年始,庐山每年都举办中国庐山国际作家写作营,意在大力宣传庐山的山水和文化的同时,把庐山打造成国际艺术家创作中心。“在这里,你看到的不仅是历史人物,更能看到一座天下名山的成长,感悟到一个民族胸襟的博大,体恤一个民族文化的辉煌”,这是庐山图书馆大厅墙上贴着的一段话。 庐山,这座举世闻名的人文圣山,正以其蓬勃进取的文化事业,为它作出新的诠释。 |
|
|
|
|
免责声明:
1.来源未注明“庐山旅游网”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庐山旅游网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2.文章来源注明“庐山旅游网”的文章其版权归庐山旅游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3.除庐山旅游网编辑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均来自网上收集并已注明来源,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4.欢迎您在线投稿。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