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信息查询 |
|
|
 |
旅游游记 |
 |
|
 |
庐山概况 |
|
|
 |
图文广告 |
|
|
|
来源:江西日报 |
撰文:崔小毅 吴亲军 练炼 |
浏览:1720 次 |
发布:2012-12-4 |
 初冬的庐山,一场冷空气袭来,漫山遍野形成了美丽的雨凇,晶莹剔透,景色醉人,游人如织。驻足云中山城,记者感受到处处充满着蓬勃发展的朝气,处处涌动着乘势赶超的热潮。在新一轮旅游大发展之时,新一届庐山领导班子抢抓发展机遇,带领全体干部群众解放思想,凝心聚力,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咬定目标不放松,科学发展促赶超”,经济社会取得了又好又快的发展。数据显示,今年1至10月份庐山景区共接待游客730.5万人次,同比增长23%;旅游总收入56.19亿元,同比增长27.5%;境外游客9.12万人次,同比增长13%;购票人数达到143万人,是历史上最好的年份之一;财政收入同比增长41.5%。一组组跳跃的数字,一个个喜人的成绩,是庐山解放思想、奋起赶超的结果,更是庐山继续前行的巨大动力。 解放思想 破解难题 在当前各个旅游景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作为老牌景区,转型升级、奋力赶超是摆在庐山面前的一道难题。庐山给出了明确答案解放思想。 “昂起龙头,乘势赶超,必须把解放思想置于万事之先。解放思想是赶超之魂、发展之源。没有思想上的率先,没有行动上的抢先,就没有发展上的领先。”在今年4月的全山领导干部大会上,九江市委副巡视员、庐山管理局党委书记杨健如是说。 不断加大宣传营销力度,解决客源问题。庐山专门成立了旅游宣传营销领导小组,整合宣传、旅游、营销方面的资源,统一在央视进行形象宣传,改变过去分散运作、各自发力的工作模式,实行整体营销。创新营销方式,通过招标选出了8大旅行社作为庐山旅游目标市场的合作伙伴,共同开发庐山旅游市场。组建营销小分队,对接市场需求,在全国20多个城市开展走访活动,进一步加强了与客源地市场组团社的合作。开通网络商务平台,并加强了与新浪、网易、驴妈妈、同程网、信游网等国内知名网站的合作,合作举办“博动江西、风景独好”、第四届“全国网络媒体江西游”及“庐山梦、中国情”国际摄影艺术大展等活动,引起媒体广泛关注,社会反应良好。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庐山将争取在年内实行会员制消费模式,这在全国景区尚属首例。 树立精品、特色意识,解决游客有得看、有得玩、吃得好的问题。庐山大力整合旅游资源,加强对现有景点景区的挖掘、包装,积极培育特色旅游精品,全面提升庐山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利用得天独厚的别墅资源,整合推广了“名人别墅游”旅游线路。先后推出了“人文圣山朝圣游庐山祈福之旅”、“2012中国知青之旅走进江西暨‘庐山杯’第三届中国知青旅游文化节”等精品旅游产品。通过盘活资产,对碧螺髻、小院子、来鑫楼等餐馆进行整体布局,已初步形成庐山颇具特色的饮食一条街。同时,充分运用市场化手段,加大旅游资源整合力度,推进庐山旅游整体上市,全力把庐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做成一个多元化的区域性旅游龙头企业。 项目建设 再创佳绩 今年,庐山继续以项目为抓手,把项目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来抓,全力实施项目拉动战略,以项目建设促进旅游产业做强、促进庐山旅游升级转型,做美、做强、做大庐山。据统计,今年庐山预计投资项目44个,总投资5.1亿元,比上年增长57%。 狠抓基础设施建设,苦练“内功”,提升旅游景区质量档次。今年,庐山安排旅游基础设施项目共25个,财政直接投资1.16亿元,为历年之最。社会资本投入项目共15个,投资2.6亿元。其中,投资2亿元,对庐山人大休养所、省老干部疗养中心、庐山白云山庄等宾馆饭店进行全面提升,完善旅游服务场所,如酒吧、咖啡屋、高档洗浴场所等。投资3000余万元,改造提升了11条因多年未修而破损的交通道路,对全山200多块交通标志标牌进行了全面更新,打造规范的道路交通环境。投资800余万元对庐山西线道路实行升级改造。大林路如琴湖花径景区改造提升工程项目已委托国内知名设计单位杭州市城市规划设计院设计,开工在即。此外,天然气上山工程计划年底完工,登山索道已在规划中……项目建设呈现快速推进之势。 庐山的亮点在文化。今年以来,庐山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庐山特色文化,积极策划一批具有庐山特色的文化旅游项目。继续举办庐山“牯岭之夜”国际音乐节,丰富庐山的夜间旅游文化内容,充分展现了庐山作为世界名山的包容和风采,扩大庐山的海外知名度,让人文圣山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拍摄江西首部旅游微电影《恋恋庐山》,投入273万元用于南门换乘中心的公园广场、文化长廊、旅游雕塑等建设,投资169万元建设庐山地质博物馆,补充和完善地质展览内容。 做优环境 乘势赶超 环境是旅游业发展的关键。今年以来,庐山把优化旅游环境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积极把优化发展环境活动向纵深推进,全力打造环境品牌,持续抓好软、硬环境建设,全面推行游客满意战略,为乘势赶超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大手笔实施软、硬环境建设,成效显著。为减少庐山山上环境压力,庐山即将启动党政机关下迁,在山下庐山新城办公,通过党政机关下迁带动居民下迁,从而更好地做到山上山下互动;更好地保护庐山环境,整合优质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与此同时,庐山还持续开展了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创建活动,全山上下形成了“人人都是旅游环境、个个代表庐山形象”的良好氛围。景区文明行为随处可见,拾金不昧蔚然成风。据统计,到目前为止,庐山拾金不昧事件共有50多起,归还票据、物品等折合人民币达2000多万元。旅游服务一线单位大力推行党员挂牌上岗,微笑服务。特别是在今年“十一”期间,庐山针对性地制定了公务用车全部停放在山下的庐山新城、本地车辆在旅游高峰期限行等交通管制措施,让路于游客,有效地缓解了山上交通拥堵问题,赢得了广大游客的好评。 庐山还对景区道路、散客服务中心、观光车站点等景区基础设施进行改造提升,使景区整体品位跃上了一个新台阶,景区面貌焕然一新。同时,对前往重点水景区三叠泉的道路进行升级改造,提高路基高度,从根本上排除安全隐患,确保游客人身安全;修建了天桥、御碑亭等多个观景平台,方便游客拍摄留影。 “路遥西北三千界,势压东南百万州。”如今,徜徉在庐山,游客们会发现,短短几个月时间,庐山便实现了一次华丽的转身:路更平了,环境更美了,秩序更好了。庐山,正昂首奋进,昂扬前行,演绎着新的传奇……  |
|
|
|
|
免责声明:
1.来源未注明“庐山旅游网”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庐山旅游网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2.文章来源注明“庐山旅游网”的文章其版权归庐山旅游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3.除庐山旅游网编辑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均来自网上收集并已注明来源,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4.欢迎您在线投稿。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