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信息查询 |
|
|
 |
旅游游记 |
 |
|
 |
庐山概况 |
|
|
 |
图文广告 |
|
|
|
来源:中国庐山旅游网 |
撰文:许仕 |
浏览:1828 次 |
发布:2013-6-26 |
 近日,经国务院审定,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公布辽宁大黑山等21处新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名单的通知》,标志着庐山保护区正式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庐山保护区地处长江和鄱阳湖的汇合处,是长江中下游大平原上的“生态交汇岛”,也是候鸟迁徙路线上重要的越冬地、停歇地和候鸟迁徙“导航塔”。独特的自然地理禀赋为庐山孕育和保存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奠定了基础。区内保存有完整的中低山森林生态系统,有序的生态梯度分布,独立的植被发育体系,孕育着多样化的植物群落与物种,如甜槠林、蚊母树林,香果树林、云锦杜鹃林、南酸枣林等20多个珍贵稀有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非常丰富,堪称为长江中下游大平原上野生生物的“避难所”、极为宝贵的“生物基因库”和“生态交汇岛”。同时,庐山保护区植被处于中亚带常绿阔叶林带与北亚热带落叶阔叶常绿阔叶林混交林带的交汇区,植被具有过渡性的典型特征,是中国东部植物区系组成上重要的交汇点,在昆虫区系成分上也表现出明显的交汇性,科学价值非常突出。 自然保护区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的有效措施,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积极手段。此次国务院审定批准庐山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既是国家落实生态文明建设、贯彻生态保护优先原则的具体体现,也是实现美丽中国的现实途径;既给庐山这一千年名山戴上了一顶新的桂冠,又赋予了庐山更大更重的担当和责任;既促进了庐山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力度,更提升了庐山经济社会统筹发展的软实力! |
|
|
|
|
免责声明:
1.来源未注明“庐山旅游网”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庐山旅游网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2.文章来源注明“庐山旅游网”的文章其版权归庐山旅游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3.除庐山旅游网编辑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均来自网上收集并已注明来源,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4.欢迎您在线投稿。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