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旅游

  庐山旅游 庐山门票
庐山味道
当前位置:首页 >> 世界遗产 >> 人文圣山 >> 扑朔迷离话“宝树” 登录 注册
信息查询  
信息标题:
信息类型:
庐山概况
庐山简介 世界遗产
历史文化 旅游资讯
自驾指南 旅游游记
温馨提示 旅游常识
推荐酒店 更多>>>
庐山云天别墅 3-7
朱德别墅 3-7
庐山特产 更多>>>
云雾茶贡品 ¥720
红御品特级100克 ¥286
推荐线路 更多>>>
九江·庐山一日游 ¥360
九江·庐山二日游 ¥666
图文广告
庐山门票
扑朔迷离话“宝树”
来源:中国庐山旅游网 撰文:封强军 浏览:3489 次 发布:2010-10-13

扑朔迷离话“宝树”


    提起“宝树”,知道的人会自然联想到庐山黄龙寺前的三棵大树--“三宝树”,其实,所谓宝树,即不是一个原有的树木名称,也不是某个树种(柳杉或银杏)的别名俗称,而是由某种因缘衍生的特定称谓。这里所谓因缘与“娑罗宝树”有着微妙的联系。 
    “娑罗宝树”之谜 
    “三宝树”其一的银杏树下有一摩崖石刻,上书“晋僧昙诜手植娑罗宝树”的字样。说这三棵树(或其中的柳杉)乃昙诜手植。显然是穿凿附会,早已不被采信。然而,娑罗宝树一说倒也不是近现代人(此处为近代人刘行谦所题字)凭空杜撰,是有其来由的。 
    庐山历代典籍中有多处文字言及娑罗树,就笔者搜览,可上溯至明代桑乔的《庐山纪事》。成书于明嘉靖四十年(1516年)的《庐山纪事》中有这样的记载:“大林峰南有上大林寺,寺前有宝树二株”,“宝树二株在寺西南,亭亭如车盖,娑罗木也。往,西域僧自其土携之来,以植于此。”关于宝树由西域引种而来的说法,大抵源于此。其后,明清两代有多位学者、诗人在著述中采用了以上说法。如“宝树在大林寺,去天池舆行可四里而遥,几及山麓矣。树有二……相传一异僧自西方移来……”(王世懋《游匡庐记》)。“树皆娑罗,高出山顶尚数百尺。山僧云师自西域携种来,非所详矣。”(洪亮吉《游庐山记》)。徐霞客在其《游庐山日记》中也提到大林寺宝树,有“传为宝树,来自西域”的话。东晋以来,就有过不少西域僧来山,东林寺开山祖师慧远还一度派数位弟子不远万里赴西域求取经书。在往来过程之中,引种栽培娑罗树并非绝无可能,引种了,但最终未成活也是可能的。然其真面目究竟如何,因有关资料付之阙如而成为一个难解之谜。 
    “宝树”--柳杉? 
    从历史典籍到近二十几年关于庐山的一系列出版物,都把大林寺的两棵宝树指为柳杉,这样“三宝树”的两棵柳杉也就顺理成章地被叫成宝树了,然而,首当其冲的一个疑问:宝树原指娑罗树,属龙脑香科,而柳杉则是杉科植物,二者差别明显,何以混而为一?柳杉,据《中国树木志》,只有一属(柳杉属)二种,既产于我国的一种和产于日本的一种(称日本柳杉)。根据这一点,可以说,不仅“三宝树”之柳杉不可能是昙诜手植而且向言大林寺的二株柳杉乃西域引种,昙诜手植云云,也属子虚乌有。因为古代西域(包括印度在内的南亚次大陆)根本不产这种树!那么,娑罗树与柳杉是由于山僧在口口相传中出现了混淆,还是出于古代植物学分类不发达等原因,将二者来了个“张冠李戴”,则是说不清,道不明的事儿了。 
    “宝树”--银杏? 
    将银杏视为宝树,不无几分道理。 
    银杏被植物学界称为“活化石”,第四纪冰川之后,在中欧及北美等地的银杏全部灭绝,现在世界上银杏树科植物仅存一属,一种,生长在中国,是中国独有的古老树种。 
    就三宝树之一的这棵而言,称“宝”主要还不是在植物学意义上,而是与佛教有关。银杏树的汁液具有一定的杀虫作用。故佛家喜用银杏木来雕刻佛像,寺院内外多植此树以示吉祥。所以说,银杏树在中土佛教中的地位与娑罗树在古印度佛教中的地位相类。 
    然而由于一棵古银杏,而将近旁的两棵柳杉捎带着统称宝树,这“举一统三”是否有牵强附会之感?况且,许多寺庙有古老银杏树并不见特别标举,何黄龙寺“三宝树”之银杏独以“宝树”名之? 
    “三宝树”得名由来另解 
    应该指出,关于“三宝树”之得名由来,迄今为止,缺少一个完整,合理而又令人信服的解释,典籍提供的有关依据也有所不足。笔者以为,从其与佛教的关系角度来加以解释是较合理的一条思路。笔者试提出一说就教于方家: 
    对于“三宝”,佛家有专门的说辞,佛教以佛,法,僧为“三宝”。赵朴初先生《佛教常识答问》,问:“三宝”是什么?答:佛陀是佛宝,佛所说的法是法宝,佛的出家弟子的团体僧伽(sangha)是僧宝。称之为宝,是因为它能令大众止恶行善,离苦得乐,是极可尊贵的意思。(赵朴初《佛教常识问答》19页,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 
    黄龙寺畔的这三棵高龄古树,本身具有一种不凡的气质,予人以尊贵之感,且又聚而为“三”,紧依佛寺生长,这不是一种“佛缘”吗?这佛缘又与佛家“三宝”之谓形成巧合,似乎具有一种“天人感应”的禅机和象征性意蕴隐寓其中,扣住这一巧合来命名,不是既自然又意味深长吗? 
    瞧,仅仅一个关于“宝树”身世与得名的话题,都有一种“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味道。这,也可算庐山文化的特色之一吧。

免责声明:
1.来源未注明“庐山旅游网”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庐山旅游网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2.文章来源注明“庐山旅游网”的文章其版权归庐山旅游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3.除庐山旅游网编辑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均来自网上收集并已注明来源,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4.欢迎您在线投稿

中国庐山

关于我们 | 服务说明 | 广告业务 | 招聘英才 | 版权声明 | 法律声明 | 在线投稿 | 友情链接 | 在线投诉 | 网站地图
带您真真切切地感受庐山的味道! Copyright © 2003-2024 ChinaLushan. All rights reserved 庐山味道微博 庐山味道微信 互联网站备案信息

江西十大旅游休闲网站

客服电话:0792-8286888  技术支持:庐山诚信旅游网络发展有限公司®

庐山世界文化景观 庐山世界地质公园 世界名山协会 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地址:江西·九江·庐山风景名胜区  网站版本:庐山旅游网2010年纪念版
网站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