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信息查询 |
|
|
 |
旅游游记 |
 |
|
 |
庐山概况 |
|
|
 |
图文广告 |
|
|
|
来源:中国庐山旅游网 |
撰文:吴亲军 |
浏览:1638 次 |
发布:2015-4-20 |
 凌云健笔著华章 春日庐山,阳光明媚,免费开放的“美庐别墅”、“庐山会议旧址”等景点参观的游客出现“井喷”,形成热潮,兴高采烈的游客为庐山景区率先免票让利于民而“点赞”。三年来,庐山景区紧紧抓住“昌九一体”和“做大九江”重大历史机遇,咬定“三年翻番、五年进位”的目标不放松,敢于担当、主动作为,旅游经济发展全面发展:2014年全年景区接待游客1206.5万人次,其中入境游客16.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21.2亿元,财政收入7.6亿元,庐山旅游发展升级迈出了坚实步伐。 如今,穿行于庐山的山水间,大家可以明显感觉到庐山所取得的深刻变化,感受到这里庐山处处洋溢着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夯实基础助发展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庐山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在提出“三年翻番、五年进位”的总体目标后,庐山迅速整合全山力量,在项目建设、环境整治、宣传营销上推出新举措,夯实发展基础。 项目是振兴之本、转型之根、发展之源和跨越之基。三年来,庐山投入2亿多元资金狠抓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相继对建成区道路、景区游步道、南北山上山公路等进行改造,打造规范的道路交通、游览环境;对如琴湖—花径老景区进行改造,提升老景点的环境和品位;对大林路整体综合改造,打造一条展示“历史底蕴、文化品位、休闲情调、山地特色”的景观休闲街;在街心公园建设拥有200余停车位的立体停车场,彻底解决了旅游旺季牯岭街拥堵问题,为游客购物赏景提供了舒适环境。 庐山积极融入“江西风景独好”和“庐山藏天下,九江通四海”等省、市开展的系列品牌营销活动;推出了全国首张景区自由行功能卡“庐山如意卡”;联合景德镇、婺源、三清山等景区走联合营销之路,推出“醉美赣东北”一些列精品旅游线路;培育节庆旅游品牌,先后承办 “庐山梦·中国情”全国摄影艺术获奖作品展,“2014庐山国际天地运动嘉年华”等10多项系列活动,放大了品牌影响力。 庐山不断提升软环境建设,积极优化旅游环境。对景区南北登山广告牌进行彻底整治;取消了景点内所有户外摊点,取缔了景点照相点,还景于游客;大力推进牯岭街业态调整,对特色餐饮、商业网点、高端休闲等进行合理布局;启动“智慧庐山”建设和数字化管理;对景区酒店、导游队伍实行规范化管理;在旅游旺季和节假日,开展“机关干部下一线”服务游客活动…… 破解难题谋转型 “动力来自压力,思路决定出路”。如何破解制约旅游发展的“瓶颈”?庐山决策者解放思想,敢为人先,积极破解难题,率先走上了旅游转型升级之路。 “多头管理”、“园中园、票中票”问题一直是庐山面临的历史难题。2014年11月庐山旅游发展集团正式揭牌成立,统一了庐山旅游管理,并取消了庐山到三叠泉的门票,庐山迈出了改革的第一步。接着在今年3月份,庐山宣布核心景区实行“一票制”,停止景区内“美庐别墅”、“庐山会议旧址—抗战博物馆”、“老别墅的故事”三个景点门票收费,以每年3000多万财政收入损失的代价彰显了改革的决心和魄力。 为解决庐山冬季旅游难题,从2013年4月开始,庐山投资5000万元实施天然气上山工程,工程已经完工,庐山上60%的居民和商户将用上绿色环保的天然气,也一举解决了冬季游客取暖问题。同时,正在紧张施工的总投资约3.5亿元的登山交通索道项目,今年10月完工,每小时单向运力3000人,从山底到山顶只需6分钟。届时游客上山将不受天气影响,从根本上改变庐山冬季美景养在深闺的状态。 庐山是世界文化景观遗产、世界地质公园,为了保护好这块“金字招牌”,庐山积极组织开展《庐山世界文化景观遗产研究》,推进李德立别墅样板修复工作等遗产保护项目。加强世界地质公园管理,完善标志标牌,更新解说系统,加大了科普宣传力度。成功举办了庐山论坛——东亚世界文化景观遗产论坛,在北京正式发布《庐山宣言》,为世界文化景观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经验,凝聚了共识。为进一步减轻山上环境承载力,把景区有限的资源让给游客, 2012年底庐山行政中心率先下迁,部分居民下迁也在进行中。 真抓实干促赶超 2015年,庐山继续围绕“旅游强省”和“旅游强市”发展战略,以全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为契机,进一步打造精品景区、优化旅游环境、突出人文内涵、规范市场秩序、提升服务档次。 庐山启动规划编制,加快业态调整,打造全域景区,改善居民区环境。今年,庐山将启动新一轮牯岭建成区规划设计工作,把胜利村建设成为具有山地特色的居民新村;启动窑洼片区改造提升工作,打造牯岭休闲艺术小镇;调整牯岭商业业态和网点布局,重点在牯岭街、大林路、窑洼支路和环如琴湖等区域,深入挖掘庐山历史和文化底蕴,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引入符合市场需要的旅游休闲业态。 积极发展旅游文化产业。充分发挥庐山文化品牌优势,推动旅游和名人诗赋、山水田园、宗教神话、书院国学、万国建筑等文化元素有机融合,促进旅游与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合发展,打造一批有重要影响力和吸引力的文化旅游产品。在现有国际画家村、特许经营商店以及庐山恋文化实业有限公司发展基础上,深入探索庐山特色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庐山实施滑雪场项目和滑道建设工作,为游客在南方体验滑雪旅游带来的乐趣,为庐山旅游实现淡季不淡提供条件。做好做实旅游交通“大换乘”各项准备工作,力争在2016年全面启动实施庐山旅游交通“大换乘”,从根本上解决旅游旺季交通拥堵问题,为游客营造安全畅通的出行环境。 庐山新一轮赶超发展、转型升级大幕已经拉开。 |
|
|
|
|
免责声明:
1.来源未注明“庐山旅游网”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庐山旅游网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2.文章来源注明“庐山旅游网”的文章其版权归庐山旅游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3.除庐山旅游网编辑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均来自网上收集并已注明来源,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4.欢迎您在线投稿。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