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1日,随着庐山“五教祈福园”内一声悠扬的钟鸣,穿过层层云海,响彻寰宇,标志着庐山这座“人文圣山”迎来了它又一座新地标的诞生。 今天的世界,“一山五教,和谐同尊”举世无双。从公元386年,佛教领袖慧远建立东林寺;公元461年,南朝道士陆修静在庐山开创道教南天师派;公元1886年,基督教传入庐山;公元1914年,天主教开始在庐山传播;公元1925年,穆斯林在庐山建起了宗教活动圣所;经过1600多年的发展,在中华 “和”文化的理念下,五教在庐山和谐共处,庐山也由此形成了同一座山集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五教共存的罕见格局。

正如开园仪式上庐山管理局党委书记郑翔所言:“和而不同、兼容并包”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此次,雄伟、壮观、秀美的五教祈福文化园位于庐山青莲谷旅游区,依山傍水,风景迤逦。以“五教祈福”为主题,以“天开地应、钟鸣天下、传播福音”为表达方式,以“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社会和谐、世界和平”为愿望,以祈福线路景观设计手法为中心,分为九个景观区,建有大气磅礴的五福门、现代典雅五福泉、气势恢宏的五福园、古韵悠长的五福桥。


另外,文化园内建有重达38.5吨的铜制祈福大钟,整体高476厘米,代表赤道40076千米长度;钟体高度为365厘米,代表一年365天;周长960厘米,代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面积;钟体采用响铜铸造,并雕刻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新教、天主教的标志图案,钟响时声音传播半径为10公里,余音持续时间长达2分钟。 此钟以“福”为主题,钟钮饰祥云纹,钟身顶部刻有世界地图,将“祈福大钟”四字排放于钟腹正面中间,钟腹上部分别饰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的标志及五教母语“福”字(梵文、小篆、阿拉伯文、拉丁文、英文)。钟腹下部把“幸福”二字用世界各地42种文字和中国24种少数民族文字表达出来并嵌入其中。钟代表了各国文字和宗教文化。并且钟上刻有百种不同字体的福字共百福,钟腹底部以中文简体书写“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社会和谐、世界和平”并围成一圈。 仪式上,记者了解到,今后在每年新年的第一天,五个教派的代表都将举行撞钟祈福活动,共同祝福世界和平、祖国昌盛、人民幸福、社会和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