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旅游

  庐山旅游 庐山门票
庐山味道
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资讯 >> 庐山旅游 >> 庐山味道:名人与庐山——陶渊明与庐山醉石 登录 注册
信息查询  
信息标题:
信息类型:
旅游游记 更多>>>
庐山上的花环
庐山,我和云烟有个约会
庐山游心得
散文:庐山游记
秋日庐山 美不胜收
庐山空灵说
庐山会议在神仙居住地召开
庐山概况
庐山简介 世界遗产
历史文化 旅游资讯
自驾指南 旅游游记
温馨提示 旅游常识
图文广告
庐山门票
庐山味道:名人与庐山——陶渊明与庐山醉石
来源:庐山旅游网 撰文:龚骥 浏览:1101 次 发布:2022-3-28

庐山味道:名人与庐山——陶渊明与庐山醉石

    庐山之美,美在山南。危岩嵯峨的五老峰自不必说,就连山南虎爪崖下山溪中的一块天然巨石,也因隐居故里的陶渊明的缘故而美不胜收,让人心驰神往。这块天然巨石就是庐山著名的醉石。醉石高约3米,宽约4米,石面平滑如桌,可坐10余人。据《南史》载:“先生弃官归,亦常往来庐山中,醉辄卧石上,其石至今有耳迹及吐痕焉。”时光流逝,风雨侵蚀,酒痕已难觅踪迹,然而,流传千年的陶渊明醉酒卧石的故事,却因为这块天然山石变得更加清晰而生动。 
    公元405年,做了80天彭泽县令的陶渊明决定隐居九江故里。虽然陶渊明的曾祖父陶侃,做过东晋大司马,祖父陶茂也做过武昌太守,但陶渊明到了40岁才做了彭泽县令,这让胸怀“大济苍生”之志的陶渊明多少有点失落。据说,让陶渊明辞官隐居的原因是因为郡里的督邮要到县城来,县吏告诉他要束带相迎。陶渊明叹着气说:“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当天就挂冠离去,回到庐山南麓的家乡上京。 
    陶渊明对自己能如此干净利落地弃官归隐,感到非常愉快。初回家乡时,终日走亲访友,喝酒聊天。他的《归去来辞》,尽情描写了回到家乡的欢愉和隐居的乐趣。但好景不长,公元408年的夏天,陶渊明家遭火灾,一家人陷入困境,只好移居栗里南村。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刚辞官回家时,家境还不错,农事只是偶尔为之,主要通过劳作来体味一种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生活。然而,移居栗里的陶渊明,为了一家人的衣食,不得不参加田间劳作。田间的劳作虽然辛苦,但使陶渊明有了更多机会同普通百姓交流。“盥灌息檐下,斗酒散襟颜”。劳作之余,在醉石下面的灌缨池中洗一洗身上的泥土,同乡亲们一起坐在屋檐下,一边休息,一边饮酒,陶渊明非常惬意地过着这种辛勤而恬淡的日子。“但愿长如此,躬耕非所叹。”他像发誓一样表明自己愿意过一辈子的田园生活。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陶渊明毕竟不是一个纯粹的农人。农闲的时候,他比普通的农人多了一份读书赋诗的乐趣,但也多了一份壮志难酬的苦恼。实际上,陶渊明是一个有政治抱负和远大理想的人,但东晋的现实环境不可能让他有什么作为。他为了忘却内心的愤怒与忧虑,竟采取了以酒麻醉自己的办法,同时,也仿效西晋时的阮籍,借醉酒来逃避灾祸。  
    当时的江州刺史王弘多次邀请他,都被拒绝。但王弘托人送来的酒,他却接受。有一次,陶渊明与送酒的人在路上相遇,他在路上就开怀畅饮起来。陶渊明的好友颜延之见他生活拮据,便送给他二万钱。陶渊明竟把钱全部交给酒家,以便随时取饮。陶渊明几乎达到有酒必饮,每饮必醉的程度。他醉后便会来到离家不过几百米远的醉石上独自躺着,直到酒醒了才回家。 
    陶渊明虽然嗜酒如命,但与一般酒徒大不相同。他酣酒就赋诗,和李白的斗酒诗百篇一样被传为佳话。在《陶渊明集》里的142篇诗文中,谈及饮酒的多达56篇。以至于白居易说陶渊明的诗文是“篇篇劝我饮”。南北朝时的萧统也说:“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者也”。寄酒为迹,也许正是陶渊明醉酒赋诗的真意,他的“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的诗句,也表露他的心意。虽然陶渊明辞官隐居,但他无法隐藏他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忧虑。比如他的《咏荆轲》和《读山海经》等诗,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思想感情,看似迥然不同,却又全然一致,尽管不满现实,却对未来仍然充满了信心。他撰写的《桃花源记》就是描写一个他们所向往的理想社会,也正是陶渊明这种心境的真实反映。 
    陶渊明虽然隐居山林,但他的诗文却多从远处眺望庐山,极少有专门描写庐山一处景点的,然而他曾经醉卧的巨石,却成为历代文人争相吟咏的对象。醉石上至今刻有明代诗人郭波澄的诗文:“渊明醉此石,石亦醉渊明。千载无人会,山高风月清。石上醉痕在,石下醒泉深。泉石晋时有,悠悠知我心。五柳今何处,孤松独还青。若非当日醉,尘梦几人醒”。 
    泉石晋时有,孤松独还青。一千多年的逝水时光早已带走了陶渊明隐归故乡时的踪迹,留下来的也只有醉石和环绕在醉石周围的一片松林。曾经的栗里南村已建起了豪华舒适的温泉度假宾馆,就连醉石前面的山地上也正在兴建一座规模宏大的醉石山庄。只是没有人知道,倘若从醉石上酒醒过来了的陶渊明见到眼前这种繁华热闹的景象,又会写出一篇怎样的《桃花源记》来。庐山旅游

免责声明:
1.来源未注明“庐山旅游网”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庐山旅游网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2.文章来源注明“庐山旅游网”的文章其版权归庐山旅游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3.除庐山旅游网编辑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均来自网上收集并已注明来源,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4.欢迎您在线投稿

中国庐山

 
带您真真切切地感受庐山的味道! Copyright © 2003-2025 ChinaLushan. All rights reserved 庐山味道微博 庐山味道微信 互联网站备案信息

江西十大旅游休闲网站

客服电话:0792-8286888  技术支持:庐山诚信旅游网络发展有限公司®

庐山世界文化景观 庐山世界地质公园 世界名山协会 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地址:江西·九江·庐山风景名胜区  网站版本:庐山旅游网2010年纪念版
网站备案